top of page
展覽簡介
毓繡美術館展覽館 1樓 - 3樓
展覽簡介
聽到詩性,可能立刻令人聯想到詩作,或被圈限於浪漫、抒情、象徵等詞彙,這樣反射性的形象對應,似乎總是拘限我們的意識,難以擴延出更多可能。而關於維度,一般以數學座標、點線面的概念來拓樸空間,我們先以這樣的觀念來理解世界,覺察到事物的形貌、疆域的邊界,而後才進到四維空間,思考關於宇宙本源和時間的問題。空間和物質的討論橫跨古今,物理學家、哲學家、社會學家、藝術家,紛紛趨之若鶩,當今更有多維度、超弦理論、平行宇宙、靈物等說法,然而這都不是本展意圖呈現的主題。
詩性在本展範疇中,指的是各種談論、看待世界的方式,也可以將其看作是處理或面對事物的過程,因為詩性得以延展和包容。對於展出的十二位藝術家作品,詩性潛伏其中,無關知識或方法論,也不專指可見的物象表面,反倒像是道裂隙突如其來,使我們知覺到了某些不可見的抽象部分。可能源自記憶、感官經驗,或來自我們遊走於展場空間的身體與周遭環境的交融狀態。
展覽聚集台灣、日本、泰國、菲律賓、羅馬尼亞等國藝術家,將語境質地相異的作品並置於展場,除了代表他們的內在圖景,彼此意有所指,被作品棲居的場域更讓原本靜止的空間起了皺摺。然而,個別作品的視覺整體如何令周圍的「空」界定出不同面向的想像空間?之間又如何建立聯繫?身在一個沒有邊圍的維度空間裡,觀者的身體也不斷被擾動、接收或有所調節,抑或是偶然揭露了自己內在的問題。
bottom of page